美食当前,总能有所思,或馋性千娇,食前观察、吃中思想、品后体味,
食为天性,静静地咀嚼,轻轻地回味,非比寻常的韵致。
欧美厨房之猪全餐、清真中国牛肉馆之美味牛餐、
老阚厨房之山东扒鸡、梁记烧腊店之烧鹅、
喜福园之清蒸鲑鱼卷、上海小馆之清炒虾仁、
潮汕牛肉店之牛肉火锅、上海极品轩之霸王别姬、
香港品源美食之黄蒲蛋、天津卫老米食堂之海鲜豆腐脑、
苏杭点心店之小笼汤包、红桥左岸之香蒜培根乳酪……
吃食是一种幸福,品味是一种情趣,
而透明墨香感受文字中的麻辣咸甜
更是一种快乐。
能吃者得到一份暖胃的享受;
会吃者找到一份心的平静。
有关美食的文字
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,这个梦想就是你的目标。
如果一个人连梦想都没有的话,那他的生活就会非常乏味,因为他没有了奋斗的目标。
我的梦想是当明星,我知道实现这个梦想有多困难,但是只要努力了,就总有实现的一天。
每次在娱乐新闻上看到某位明星的负面新闻时,我就会痛恨那些八卦记者,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,不想想明星的感受,谁会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曝光在聚光灯下呢?当我看到有些明星因为好友的出卖,许多生活私密照都被曝光。
有时候明星稍不留心做出一些冲动的事,就会被记者拍下来,然后就会遭到众人的指责。
有时他们想发泄也一定要忍住。
背后的痛苦,却换来了舞台上的辉煌。
当明星们承受着所有痛苦站在舞台上时,他们觉得这一切的痛苦都是值得的。
当我们看到我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,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,喜欢他们不如说喜欢他们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。
他们背后曲折又辛酸的故事常常令我感动,他们拥有着比超人更强大的能量,他们忍受了所有的委屈,只为了台下的掌声,我觉得他们真的很值得崇敬。
与其说我想当明星,不如说我是想挑战自己,也想锻炼我的意志力,明星所有的苦我都明白,正是因为我都明白所以我想要去尝试,我想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,所以我在努力。
《一次难忘的美食鉴赏会》作文
今天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;今天的校园是沸腾的校园;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天使;今天的心情是快乐的放飞。
在校园内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,同学们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,度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美食节!看,在课桌拼成的临时操作台上,到处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:一时间,锅碗瓢盆声,叫好声响成一片。
各种美食琳琅满目:有香喷喷的鸡翅膀、甜滋滋的西瓜、酸甜可口的葡萄、清凉爽口的黄瓜片、还有我的水果拼盘“小闹钟”做得有模有样哦。
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各种美食,兴高采烈地向同学们炫耀着自己的劳动成果。
我的10多个可乐鸡翅被我们小组的同学们一抢而光,看着大家这么喜欢我的美食,我心里乐开了花。
这次校园举办这样的活动,可以让我们知道劳动的艰辛,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,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。
校园将美食文化,同学们娱乐等结合在一起,让我们感受到活动的快乐,感受到劳动的快乐,感受到成功的快乐。
这样的活动,希望以后校园每年都能举行一次。
如何鉴赏美食
片段]螳螂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,螳螂就毫不客气,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,用它那有力的“掌”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,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。
于是,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,也无济于事了。
接下来,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。
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。
就这样,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,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。
[赏析]在作者朴素的笔下,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,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,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。
在这个片段中,作者着重于对螳螂的动作描写,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,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,表达了作者对螳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,还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。
6月28曰,我的塔蓝图拉毒蛛开始蜕皮了。
这是它最后一次蜕皮,模样没有改变:表皮的颜色依旧,身材也没什么变化。
7月14曰我不得不离开瓦伦西亚外出一趟,7月23曰回来。
在这段时间内,塔蓝图拉毒蛛没有进食。
然而令我惊异的是,当我回来时,它看上去仍很健康。
8月20曰,我又因有事外出了九天,虽然我的囚徒对挨饥受饿很厌烦,但是中断进食对它的健康却没有什么影响。
10月1曰,我再次因为外出而中断了喂食,以为像前两次一样,回来后会见到蜘蛛仍安然无恙。
10月21曰,由于我们打算在离瓦伦西亚50英里的某地呆上一段时间,我就打发一个人去取塔蓝图拉毒蛛。
但是很遗憾,派去的人回来告诉我,塔蓝图拉毒蛛不见了。
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它的消息,它就像从地球上消失了一样。
最后,我只能用一段文字来结束我对塔蓝图拉毒蛛的观察。
这是描述塔蓝图拉毒蛛之间惊人的打斗场面的文字。
有一天,我逮到了很多只蜘蛛。
为了看一场殊死搏斗的好戏,我挑选出两只已完全发育成熟的强壮雄蛛,把它们放进同一只大玻璃罐中。
开始,两只蜘蛛沿着角斗场走了好几圈,试图避开对手,但是经过最初的试探之后,它们就好像听到了发令枪声一样,现出腾腾杀气。
它们并没有马上猛扑上去厮咬,而是仍然保持一段距离,最后竟然都一屁股坐在后腿上。
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胸膛免遭对方攻击。
它们相互对峙了大概两分钟,毫无疑问,在这期间彼此焕发了斗志。
两分钟刚过,几乎同时,两只蜘蛛一跃而起,向对方猛扑过去。
它们各自舞着长腿缠住对方,顽强地用上颚的毒牙厮咬。
不知是疲劳过度还是依照惯例,角斗暂停了。
双方从各自角斗的位置上撤退下来,但是都保持威慑状态。
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猫之间奇怪的争斗,因为猫在争斗过程中也存在休战状态。
当两只塔蓝图拉毒蛛又重新投入角斗时,厮杀更加惨烈。
最终,角斗失败的一方会被胜利一方从场心抛出。
它必须承受失败的厄运,它的头颅被撕开,成为征服者口中的美食。
在这场令人惊叹的大决斗之后,我留下那只得胜的塔蓝图拉毒蛛达数周之久。
点评赏析: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精明英勇的塔蓝图拉毒蛛。
为捕获它们,作者不得不与诡计多端的对手斗智斗勇。
通过观察,作者了解到这种蜘蛛许多不为人知的生活习性。
文章还展示了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。
细致的观察,精彩的叙述,细腻的描写,都使我们不能不对这部生物学著作着迷。
哪些美食的字是生僻字
盬子鸡美食盬子鸡的主料是乡下土鸡整只,合着宰成小坨的老腊肉,当然有腊猪蹄膀加进去再好不过了,配料菜为农户自家腌制的陈年大头菜。
大头菜学名芜菁,外型酷似圆头萝卜,像做榨菜一样用盐浸渍后,滗去水,再放到坛子里干贮,民间称干咸菜,它与榨菜、芽菜、冬菜一起,合称四川民间四大腌菜。
大凡熟悉川菜的人都知道,不论是餐馆的大厨小师傅,还是一般的家庭主妇,做菜时都喜欢适当加些腌菜,以提味增香。
食材放进盬子后,并不直接拿盬子到灶上去煮,而是放在铁锅里掺水蒸。
陶制的盬子底部边沿,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小孔,在盬子内壁的上口边沿也相应地有四个小孔,为上下连通这些小孔,制作盬子陶坯时,附着壁做了四条凸出的空心暗槽。
当铁锅里的水烧得滚开时,蒸汽便从盬子底的小孔里纷纷钻进去,再从内壁的小孔喷出来。
盬子里的食材都是干放进去的,没掺水,全靠小孔喷出的蒸汽将其汽熟,时间差不多要四个小时,盬子鸡的土名因此叫汽锅鸡。
汽熟的土鸡和老腊肉少了许多的油腻,其形态仍然保持着原样,吃到嘴里却已烂熟。
我们品尝时的盬子鸡却有汤有水,而且喝起来还非常鲜。
食材是干放进去的,汤又是从哪里来的呢?原来汽蒸过程中,盬子里的蒸汽太多了,会一个劲儿从盖缝儿里飘出来,盬子盖的盖顶陶制了几厘米高的沿边,成为一只瓦盘,在瓦盘里掺满冷水,并且随时更换,以保持一定的凉度。
当盬子里的蒸汽上升时,遇冷就凝成蒸馏水,滴在食材里,化汽为汤,合着土鸡的鲜、腊肉的香,特别是混合了陈年大头菜独有的那种腌香味,就有了一锅鲜美的鸡汤。
这个烹制工具盬子的“盬”字,不仅不是常用字,而且字义与烹制工具也毫不相干,连《奉节县志》都没作过记载。
盬为古代盐池名,也是“没有经过熬制的盐”,还解释为:不坚固、停止。
我在想,它是不是本身就叫“鼓子”,当地人为了独特,才用了这个“盬”字?一位奉节文化人告诉我,这个“盬”是个错字,正确的是上下结构字,上部左边为“古”,右边是“缶”,下部为“皿”,可在电脑上用拼音和五笔输入法,都无法打出这个字来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这位文化人在竹园镇,第一次品尝到了当地称为“gǔ子鸡”的美食,十分感叹它的独特魅力,撰文在《四川日报》上作了宣传。
“gǔ”在当地只有读音,他比较了很多的“gǔ”字,其中按陶瓦罐的外形叫“鼓子”也可,但古缶皿组成的“gǔ”字,字义是“一种周围陡直的深锅”,觉得要适合这个烹制工具一些。
当年电脑还没普及,这位文化人是手写文稿,可书任何难字,报纸由铅字排版印刷,铸一个生僻字也很容易。
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时,电脑上打不出古缶皿的“gǔ”字,经过商议,最终选择了同音同形异义的“盬”字代替。
形容美食的四字词语
中国历史悠久,其烹饪艺术渊远流长, 闻名于世。
中餐以它的色、香、味、形而诱 人。
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、文 化、风俗、习惯不同,中国菜肴形成了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系。
作为当地风味,北京的烹 饪则集各地不同风味之大全。
北方菜系以山 东口味为主流,擅长烹制海味。
四川厨师烹 调爱放干、鲜辣椒,川菜以麻辣辛香调料而闻名。
粤菜取料广泛,他们讲究鲜嫩和酥 脆。
淮扬菜注重原汁原味,特别是油而不 腻,清淡鲜美。
谭家菜咸甜适宜,常言 道:“南甜北咸,”谭家菜却两者兼顾。
中国人吃饭,吃的是概念。
或者用一种通俗的说法:吃的是文化。
这使饮食问题带 有了社会性(甚至艺术性),而不再仅仅是一项形而下的生理活动。
日本人饱食终日,也提炼为向哲学靠拢的茶道,有点在清风、 明月、插花与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。
中国人 则更了不起,把一日三餐都当作兢兢业业的 功课了,煞费苦心,追求着那令人拍案称绝的艺术效果。
“好吃极了!”是较流行的一句赞 美用语。
所以,美食家的虔诚丝毫不亚于画 家或雕塑家,对美的体会甚至更全面:色、香、味———连深藏不露的舌头都调动起来 了,成为鉴赏的工具。
当一席大菜合盘托出,井然有序地布置 在餐桌中央,简直就像揭开了蒙在某一尊艺 术品上面的幕布,不时能听见一、两声由衷的喝采———当然,这是躲在后台掌勺的厨师 所期待的。
宾客们举杯相庆,仿佛在进行小 小的剪彩仪式。
然后就各司其职,频频挥动 蜻蜓点水的筷子。
金圣叹评《水浒》,脂砚斋评《红楼梦》,也不过如此吧:在字里行 间作点小楷的眉批。
不管是冷盘还是炒菜, 最终都必须经得起筷子的“酷评”。
在中国,每一桌宴席的推出,都笼罩着 新船下水般的热烈气氛。
而每一位食客,都是动作熟练的老水手———或者说,都是潜在 的评委。
难怪开餐馆的老板,都很会看客人 的脸色。
看客人的脸色就能了解到厨师的水 平。
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,就是一个“喜”字。
这也是中国人最热爱的一个汉字。
而吃饭是 最能烘托出这种喜气的。
喜气洋洋,东道主 自然满意。
传统的喜宴,被清代的满汉全席 发挥到极致。
从其名称即能感受到“民族大团结”的意味,“强强联合”的意味。
正宗的满汉 全席要连吃三天三夜,茶肴不重复。
这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:一场饮食文化的马拉 松!吃饭,在中国是最日常的仪式,是最密集 的节日。
信奉基-督的西洋人就餐前习惯在胸前画十字,念叨一句“上帝保佑”,感谢上帝赐予的 面包与盐,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无神论者,把 酒临风时反而充满了当家做主的感觉。
饱餐 一顿(若能持螯赋诗就更好了),是离他们最近 的一种自由。
由此可见,这个民族宗教感匮乏,艺术气息却很浓郁。
在我想像中,美食 家都是一些拥有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家。
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,各自为政, 管理好自己的盘子———使用刀叉是为了便于 分割利益。
中餐则体现了最朴素的共-产主 义。
中国人围桌而聚,继承了原始氏族公社 的遗传基因,有肉大家吃,有酒大家喝,人 人皆可分一杯羹。
大锅饭的传统很难打破。
好在中国的饭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,有 福同享、有难共担的绿林好汉作风颇受欢 迎。
中国人通过聚餐就能产生四海之内皆兄 弟、天下大同的幻觉,这种虚拟的亲情毕竟 大大增进了其食欲。
所以中国人吃饭,也是在吃环境,吃气氛,甚至吃人际关系。
边说 边吃,边吃边听。
这是一种超越了吃的吃。
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吃是最有情调的,最有 人情味的。
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。
川菜、粤菜、湘菜、齐鲁菜、淮扬菜、东北菜乃至上 海本邦菜……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。
但在我 眼中,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。
出自圣人之 乡的齐鲁菜,称得上古典主义。
缠绵悱恻的淮扬菜,属于浪漫主义。
假如说辛辣的湘菜 是批判现实主义,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 主义了———一粒花椒,有时比炮弹还厉害, 充分地调动起我们舌头的想像力。
当然,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: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 风残月的婉约派,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 去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…… 不知西方社会,在政治家、思想家、艺 术家、军事家等等之外,是否还产生过美食家的头衔?在中国,美食家几乎是一种传统。
虽然它一直近似于“闲职”,却也是颇让人羡慕 的。
欧洲文明里,美食家一度缺席,正如它所推崇的探险家,对于中国而言,则是近代 以后舶来的词汇。
但我私下里以为:美食家 也算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探险家———“父母 在,不远游”,中国人只好陶醉于另一种意义的探险,那就是对山珍海味的猎奇。
美食家 用菜谱来代替地图,用杯盏来代替罗盘,用 筷子来代替桨橹,航行在自己的味觉里,同 样也领略了无限风光。
这种冒险心理在河豚的问题上发挥到极致。
河豚相当于中国饮食 文化里的“禁果”———一种致命的诱-惑,它的 鲜美因为神秘与危险而被夸张了。
美食家们不仅没有望而却步,反而趋之若鹜。
这份勇 气,恐怕连渎职的亚当、夏娃都会自叹弗 如。
那里有介绍美食的300字作文
俗话说:"民以食为天."在我们中国,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美食.北京的烤鸭,苏州的豆腐干,等.而我却对宫保鸡丁情有独钟.宫保鸡丁是顺成酒店的特色菜,有一次我好奇地说:"宫保鸡丁为什么会是你们酒店的特色菜呢?服务员笑了笑说:"说起这宫保鸡丁,我不得不说它的来历,其中少不了丁宝贞这号人物,因为他小时候爱吃鸡厨师经常做宫保鸡丁给他吃.听完服务员的介绍,我对宫保鸡丁的认识更深了.我用鼻子一闻,一股香味扑鼻而来,让我忍不住垂涎三尺,我一瞧:这今灿灿的鸡丁前放着一朵花,旁边全是火红的辣椒,宛如鸡丁旁镶嵌了一些红宝石.我夹了一块放入嘴里,只觉舌尖微麻,轻轻一嚼,嫩脆可口,似鸡非鸡,似肉非肉,妙不可言,吃完后还口留余香.看着这空荡荡的盘子,我舔了舔嘴巴,,笑着说:"这宫保鸡丁的味道可真是名不虚传哪."扬州美食闻名天下,扬州人好吃,扬州人不仅吃得排场,吃得讲究,更是吃得精细。
这从过去扬州曾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: “早上起来日已高,只觉心里闹潮潮,茶馆里头走一遭。
拌干丝,风味高;蟹壳黄,千层糕;翡翠烧卖,三丁包; 清汤面,脆火烧,龙井茶叶香气飘。
吃过早饭想中饭,狮子头菜心烧,煨白蹄酱油浇, 醋熘桂鱼炒虾腰,绍兴酒,陈花雕,一斤下肚乐陶陶。
吃过中饭想下午,浇切董糖云片糕,再来一包香橼条。
吃过下午想晚饭,金华火腿镇江肴,咸水虾子撒花椒, 什锦酱菜麻油浇,香稻米粥儿粘胶胶。
吃过晚饭想夜宵,一碗莲子羹,清新又补脑,一觉睡到大清早。
”中足以反映扬州人对吃的迷恋和讲究。
吃早茶在扬州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对上班族来说,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包子铺,烧饼店,二两包子,一两饺面就让你不仅吃得饱,而且吃得好。
可对于那些有钱闲赋的人来说,进茶楼,下茶馆,品茶吃点心,那可就不是仅仅图个饱的事情了。
“早上皮包水,晚上水包皮”——早上进茶楼品茶,晚上到浴室泡澡。
正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请看扬州名人朱自清在他的《说扬州》中,是如何说的:“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,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。
吃的花样最多。
……扬州的小笼点心,肉馅儿的,蟹肉馅儿的,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,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,还有干菜包子。
菜选那最嫩的,剁成泥,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,蒸得白生生的,热腾腾的,到口轻松地化去,留下一丝儿余味。
干菜也是切碎,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,燥湿恰到好处;细细地咬嚼,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。
” 要说扬州的早茶点心,不能不说扬州的点心三绝:三丁包、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。
那三丁包子是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。
发酵所用面粉“洁白如雪”,所发面软而带韧,食不粘牙。
所谓“三丁”,即以鸡丁、肉丁、笋丁制成,鸡丁选用隔年母鸡,既肥且嫩;肉丁选用五花肋条,膘头适中;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。
鸡丁、肉丁、笋丁按1:2:1的比例搭配。
鸡丁大、肉丁中、笋丁小,颗粒分明,三丁又称三鲜,三鲜一体,津津有味,清晨果腹,至午不饥。
扬州还有一种“五丁包子”,它是选用参丁、鸡丁、肉丁、笋丁、虾丁作馅制成。
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,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,要做到这么五句话:即“滋养而不过补,美味而不过鲜,油香而不过腻,松脆而不硬,细嫩而不过软”。
扬州油香,少而不过腻;冬笋松脆,少而不过硬;虾仁细嫩,少而不软。
这五味掺合,则补、鲜、香、脆、嫩皆俱。
如各味用料少一点,那就达到“五不过”的圣旨。
于是众厨师按照师傅的设计,将参丁、鸡丁肉丁、笋丁、虾丁加工成馅,制成包子。
乾隆尝后,问及包子的名称,随员答道,这叫五句包子。
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,首创厨师又姓丁,便叫它五丁包子。
翡翠烧卖,名号就赋予人想象空间,买相清新可人。
擀成菊花边状的面皮包入青菜馅,形如石榴,底若钱币,上端突露如蓬头,点缀上少量火腿茸,色如翡翠,看着就令人愉悦,犹如满园春色关不住。
朱自清曾作文赞美道:“滋润利落,决不腻齿腻舌,不但味道鲜美,颜色也靓丽悦目。
”烧卖里碧绿的颜色,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,犹如翡翠一般。
轻轻地咬上一口,皮一点便破,吃到里面由虾仁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,爽口清润。
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,真可谓齿颊留香。
翡翠烧卖的口味有甜有咸。
甜的是扬州产的“梅岭青菜”,取其叶斩成茸,以熟猪油、火腿末、绵白糖、食盐拌和成馅。
与其他各地咸的米烧卖相比,别是一番滋味。
千层油糕通体半透明,芙蓉色,菱形块,柔韧异常,糕分64层,层层糖油相间,层层相分,糕面布以红绿丝,观之清新悦目,食之绵软嫩甜。
味道甜糯适度而爽口。
各地扬州点心店都以此招徕顾客,因其为他地所无。
这三丁包、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不仅是扬州的代表名点,更是扬州富春茶社的看家绝活。
富春茶社这个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店。
1885年始为富春花局,1910年由茶座起家,一时间扬州城的盐商士绅、骚客名流,常来此赏花、作赋、品茶、博弈,茶馆成了高雅艺术云集、闲人雅士共居的处所。
头脑灵光的陈步云老板为取得更广阔的市场,别出心裁地把点心引进了茶社,还...